详解备受资本青睐,医药研发生产服务行
医药研发生产服务(CXO)企业能够通过专业化、规模化的服务,帮助企业缩短药物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
医药行业的研发投入持续加大,为国内医药研发生产服务行业提供了快速发展的土壤。成本优势、快速响应能力、跨国药企加大国内临床试验力度等又推动了全球业务向国内转移。
行业的高成长属性使得CXO企业备受资本青睐。另一方面,具备较好盈利水平或财务状况的企业又积极以财务投资或战略投资形式对外投资。
事件
近年,医药研发外包服务行业良好的发展预期获得了资本市场和投资机构的高度认可。同时,医药研发服务外包服务企业也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加大对外投资力度。正文
.多因素推动行业持续增长医药研发生产服务(CXO)是为药企或医药研发机构在药物研发或生产过程中提供专业化外包服务的业务模式。按提供服务的阶段不同,药物研发生产服务可以分为CRO(合同研究组织)和CMO(合同研发生产组织)两种形式。CRO业务又可细分为临床前CRO服务和临床阶段CRO服务。CMO业务根据是否有研发属性,可以细分为常规CMO(定制生产)服务,和CDMO(定制研发生产)服务。
就全球市场而言,专利药的高回报及专利悬崖的压力推动企业持续加大新药研发投入。当前新药研发面临成本持续上升、成功率逐渐下降的局面。药物研发生产服务企业能够通过专业化、规模化的服务,帮助企业缩短药物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
就国内市场而言,“一致性评价+带量采购”、鼓励创新等政策使得国内创新药迎来发展良机。国内患者数量大,部分me-too、me-better的创新药在国内仍有较大销售空间。这也给药企转型创新带来了一定的机遇。在此背景下,医药行业的研发投入持续加大,为国内药物研发生产服务行业提供了快速发展的土壤。成本优势、快速响应能力、跨国药企加大国内临床试验力度等又推动了全球CXO业务向国内转移,进一步促进了行业的快速成长。
2.高成长属性备受资本青睐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我国CRO市场规模由年的2亿美元增长至年的59亿美元,年-年均复合增速为29.2%。预计到年将增长至24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速约为29.6%。
行业的高成长属性使得CRO/CDMO企业备受资本市场青睐。药明康德、康龙化成、泰格医药等行业龙头均已实现“A+H”业务布局。维亚生物、方达控股、美迪西、成都先导等各具特色的临床前CRO公司也相继登陆资本市场。无论是A股还是H股,均为CRO公司给出了较高的估值水平,认可企业的高成长属性。
良好的发展前景叠加资本市场的高度认可,初创期的医药研发生产服务企业获得了风险投资机构的大量投资。年,利用人工智能赋能新药研发的晶泰科技完成C轮3亿美元融资;提供生物药CRO/CDMO服务的百奥赛图、昭衍生物以及臻格生物等企业均完成了数亿元人民币的融资。
资本的青睐促进了行业的快速发展和企业的成长,而行业整体能力的提高无疑会助力国内医药研发水平的提升。作为新药研发的“卖水人”,CRO/CDMO企业的成长与发展依赖于生物医药产业的整体发展态势,同时其自身发展水平又可影响到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3.业内企业对外投资活跃医药研发生产服务企业在资本市场持续获得资金输入,良好的盈利能力或财务状况使部分企业具备对外投资的能力。一种形式是以财务投资者的身份参与生物医药企业融资。由于CRO企业和生物科技公司的天然紧密联系,成熟的CRO企业更容易发现优质的项目并进行风险投资以分享企业增长所带来的的高额收益。此类投资主要由具有较好盈利水平的行业龙头开展,如药明康德和泰格医药均参与了多家生物科技公司的融资。维亚生物利用服务换股权业务模式,累计投资孵化了56家生物医药初创企业。
还有一种形式是企业出于自身发展需要,对业内企业进行战略投资。CRO/CDMO是技术密集型行业,细分行业之间差异较大,具备明显的技术壁垒。快速响应要求及地区之间不同的监管政策又造成了一定的区域壁垒。无论是出于拓展服务类型实现一体化服务能力,还是实现规模优势,亦或是为实现跨地区发展,直接并购已有CRO公司均是最快捷途径。并购整合一直是CRO/CDMO行业的一大特征。
从最近两年国内CRO/CDMO行业并购事件可以看到,部分国内企业开始着手国际化布局。药明康德、昭衍新药、九洲药业、泰格医药等企业均有出于拓展国际业务能力的跨境并购行为。其余并购主要为增强或者扩展企业现有服务能力。凯莱英通过收购SnapdragonChemistry股权以通过提升技术水平(连续反应技术)增强CDMO服务能力。通过收购朗华制药和SYNthesis,维亚生物将CRO业务从早期药物发现阶段延伸至小分子新药临床前和CDMO阶段,扩充了药物研发后端服务能力。百奥赛图通过合并祐和医药,获得生物药研发管线和临床研究能力。
相关链接
深度烯烃原料多元化之路,机遇与风险并存详解
行业持续扩容、集中度较低——第三方检测行业发展现状点评详解
OLED材料行业迎发展契机详解
政策将推动可降解塑料市场快速增长详解
聚乳酸可降解材料市场火热,技术、成本制约下企业应保持理性详解
重点石化产品产能预警报告点评详解
管控即将升级,第三代含氟制冷剂竞争加剧深度
天然气市场化改革进程、路径及影响
重要说明
本报告所涉及资料、数据均来自于公开披露资料,但不保证所载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本报告中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工商银行的观点,所构成具体的操作建议,仅供参考。本报告阅读者据此所进行的相关操作,风险自担。本报告仅供参阅,不得用于盈利性商业目的。未经许可,任何机构、任何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将报告的全部或者部分内容进行复制、翻印或将其向其他人分发。
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nghaojiaju.com/ypxg/5558.html